B2B企业创建极致烙印重塑客户的刻板印象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许多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着一些负面“刻板印象”的沉重包袱。这种刻板印象,源于客户对企业的固定认知和预设判断,它在潜移默化中制约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具体来说,客户对企业的刻板印象体现在一些具体方面,且这些印象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轨迹。
刻板印象掣肘企业发展的不同情况
首先,是关于企业技术与产品能力的误判。有些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明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甚至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和高端产品,但市场却往往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对其持有偏见。例如,某家曾经以生产简单工具起家的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已成功转型为生产高精度机械设备的高端制造商。然而,其并没有重视其表达体系和形象体系的重塑建设,许多客户仍然将其视为只能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这种刻板印象导致该企业的高端产品市场推广困难重重。
其次,是对新企业的技术能力的误解。一个企业若未能构建起完善的品牌形象体系和精准的话语表达体系,很容易被市场误解为能力不足、专业不强、实力薄弱。比如,有一家新兴科技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颇具创新性和前瞻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品牌形象塑造和有效的市场沟通,外界对其的认知停留在“小作坊”、“不靠谱”的层面,这无疑严重阻碍了其业务的拓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再者,企业成立时间长导致的形象老旧问题也不容忽视。某些十几到三十年的企业,虽然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但长时间未对品牌形象以及营销话术进行更新与升级,导致客户认为其能力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例,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业内一直享有盛誉,但由于品牌形象多年未变,给外界留下了守旧、落后的印象,进而影响了其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然后,从中国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海外客户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也影响着品牌出海的成果。海外客户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对中国企业和品牌有着刻板印象,这一观念往往根深蒂固。他们可能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质量水平和科技含量上往往被视为不高,甚至有时会被贴上“廉价”和“低质”的标签。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媲美的实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企业要从完善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和适应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来呈现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的能力和实力。
还有,刻板印象对一些上市IPO的公司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源于市场对公司的初步了解或者一些片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并未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和潜力。当企业准备上市时,如果其形象和表达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实力,那么就可能给投资者留下负面的刻板印象。
在资本市场中,企业的形象和表达是其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桥梁。一个清晰、一致且专业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发展前景以及投资价值。然而,如果企业的形象和表达存在缺陷,比如信息传递不清晰、品牌定位不明确,那么投资者就很难对企业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认知。
当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仅限于表面或者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时,他们的投资决策就可能变得谨慎甚至保守。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本身具有强大的能力和实力,也可能因为投资者的误解或疑虑而遭到市场的冷落。
举例来说,某家科技公司在上市前备受瞩目,被市场寄予厚望。然而,由于其在上市过程中的形象和表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展示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形象展示给投资者并与投资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结果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实力和潜力产生了误解,认为其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公司而非行业领军者。最终,该公司在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投资情况远未达到预期。
刻板效应很普遍,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客户存在的一些固定观点,对他们的感知和认知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刻板效应的作用,客户在认知企业时,会先将他以前的固有特征,归属为某种印象,如果其还保持着形象老旧、品牌不系统、语言平庸、产品表达没亮点等等现象的话,又把这种现象的企业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如技术弱、产品差、能力不强、实力不够等归属到他的身上,再以此为依据去认知他,形成负面偏见的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偏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有其认识习惯和能力的根源。由于人的思维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企业全面材料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企业的实际特征的印象。而依据这种印象去评价与判断企业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偏见。
《三国演义》中曾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去拜见孙权,“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庞统又见刘备,“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孙权和刘备都认为庞统这样面貌丑陋之人不会有什么才能,因而产生不悦情绪,这实际上也是刻板效应的负面影响在发生作用。
刻板印象容易阻碍客户对于企业能力、产品技术、服务等内涵的真实认知,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印象,用这种定型去衡量,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虽然这是社会认知的偏差,但这也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刻板效应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企业个性品质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企业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基于人们对环境和经验的总结。在复杂多变、信息膨胀、资源有限的商业中,客户需要高效地进行筛选。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使客户能够更方便和直接的进行分类和判断,它可以简化客户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客户对企业评估。此外,刻板印象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当客户面对大量的供应商信息时,刻板印象可以作为一种警觉机制,帮助客户排除筛选他认为不靠谱的企业,识别并避开可能的风险。
刻板印象有助于企业对供应商的表现形成一定的预期。如果企业对某类供应商有积极的刻板印象,那么在与这类供应商合作时,企业可能会更加信任他们,并期待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这种积极的预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极致烙印系统:塑造卓越形象,打破负面刻板印象
加强正面的印象,打破负面的刻板,这是极致烙印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和营销的一项基本功能。表达(无论是文字呈现还是话术语言)和形象(视觉和接触体验)是链接企业与企业的认知桥梁,是企业间沟通的基本工具,更是塑造企业形象、传递品牌价值、促进业务合作的关键要素。
在商业交流中,清晰、准确的语言能够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避免因表达错误、不准确和不完善、主次失调等而导致的合作障碍。同时,逻辑性强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展现企业的专业素养和实力,提升合作伙伴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
企业只要经营就一定会存在形象,形象是存在的印证。形象在企业经营全部过程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内部组织作用还是外部营销沟通,都需要有形象的承载。
讲一个革文GOWIN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2019年 上海泰林服装有限公司(泰木集团)找到革文GOWIN,希望梳理品牌架构,重塑品牌表达和形象来改变国际客户的刻板印象。泰木集团成立于2004年,立足于长三角,业务面向全球市场,集面料、成衣的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属于业内综合实力比较强的B2B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已初具规模,旗下包括上海泰林服装有限公司、上海泰木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丝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扬州银和泰时装有限公司、盐城泰林服装有限公司等关联产业链企业。
泰木时装集团四大核心1. 成衣服装制造2.丝绸及纺织面料生产、制造3.工艺印染、绣花技艺4. 面料、服装贸易业务遍布西班牙、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核心客户都是国际型的服装品牌。作为服务国际服装产业的制衣集团,其形象要具备国际化的全球业务属性和时尚感的时装行业属性,并且在专业和信任的价值上也要支撑。
彼时的泰木集团还是传统的代工企业形象,除了外贸销售英文水平还不错以外,其他的形象非常的陈旧,很多国际服装品牌在与泰木接触之后都留存着“落后”“老旧”“质量差”“价格低”等印象。这让泰木集团开展全球业务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泰木集团从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在内部建设方面都有严格的流程体系。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品牌化程度比较低,没有系统的梳理对外表达的重心以及品牌高品质、高水平、懂时尚、强专业的形象。从懂时尚和强专业入手,通过品牌极致视觉让泰木集团的品牌形象符合核心目标客户对于国际服装加工企业的认知,匹配客户需求的价值感,通过体系化的视觉接触点加强客户泰木集团专业性的感知。时尚、专业、可靠三个核心价值元素的平衡是打造泰木集团形象的关键。
极致烙印体系改变了客户对泰木集团陈旧、老气的刻板印象,也改变了客户对中国服装加工企业不够国际化的刻板印象,对内部也改变了很多,公司内部同事对企业的感知从加工生产的服装厂变为了时尚现代的时装企业,也使泰木集团在与国际客户洽谈的时候更加的自信。客户对泰木集团的改观是非常明显的,形象和能力在此时真正的适配了,客户可以相信这样的企业品牌可以生产出时尚的服装、可以代工出高质量的产品。